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生管理 >> 学生育人工作 >> 正文
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节日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
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节日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
来源:  作者:许娟  编辑:孙晶明  日期:2021-04-19  点击率:651  [我要打印]  [关闭]
摘要:

引题:

关键字:

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节日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

中国传统节日,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,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。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,对于即将承担艰涩国家众人的大学生来说,显得尤为重要。为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,提高学生的人文化素养,医护学院各班级于12月15日晚自习开展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节日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主题班会。

此次主题班会主要学习的内容如下:

一、学习背景。近年来,“平安夜”、“圣诞节”、“感恩节”、“情人节”等西方洋节在社会上被商家追捧炒作。青少年阶段辨别能力不强,一些青少年盲目跟风和效仿,甚至把一些富有宗教色彩的节日带入校园,并互赠礼品开晚会庆祝,既给个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,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,混淆了学生正确的思想认知。因此,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信仰,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势在必行。

二、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?

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(正月初一)、元宵节(正月十五)、龙抬头(二月二)、上巳节(农历三月初三)、清明节(阳历4月5日前后)、端午节(农历五月初五)、七夕节(农历七月初七)、七月半(农历七月十四/十五)、中秋节(农历八月十五)、重阳节(农历九月九)、冬至节(阳历12月21~23日)、除夕(年尾最后一天) 等。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,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,受到教益,又有助于彰显文化、弘扬美德、陶冶情操、弘扬传统。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,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。

三、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发展

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,先秦时期由于南北风俗各异,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,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。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,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,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。汉后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,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,人们常说这些节日习俗普及于汉代。节日发展到唐代,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。从此,节日变得丰富多彩,许多体育、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,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,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,经久不衰。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传统节日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,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、增强国家的软实力、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传统节日蕴含着注重血缘、敬天爱人、崇尚团圆、以和为贵和礼尚往来等特质,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。传统节日的产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,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,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。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,中华民族在节日中表达出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、道德和伦理、行为与规范、审美与情趣,也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。中华民族的精神、气质、思想、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,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。

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,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。因此,我们呼吁: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,应该拒绝过“洋节”,并从我做起,传承文明,过中国节。

通过本次主题班会,让学生们永远记住:我们是炎黄子孙,理应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和自豪,拒绝文化侵略,应该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。

作者:许娟
编辑:孙晶明
上一篇:“敬畏生命、独立思考、承担责任”主题班会
下一篇:消除邪教危害、构建和谐校园
版权声明 | 隐私说明 | 网站地图| 管理登录
版权所有:贵州城市职业学院——医护学院 备案号:黔ICP备08000656号 国标代码:12850 邮编:550025 E-mail:yzbgs@cityp.net
技术支持: 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